编制内记者轻松吗

时间:2024-05-11 23:36:23
编制内记者轻松吗

编制内记者轻松吗

编制内记者轻松吗,每个行业在不同的工作内容中展现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记者也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职业,记者的工作有很多的讲究,下面介绍编制内记者轻松吗。

  编制内记者轻松吗1

根据工作需要,经县委、县人民政府同意,拟面向全县公开遴选专职时政记者1名,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任用岗位和编制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工作岗位为忻城县融媒体中心专职时政新闻记者。

二、遴选范围和资格条件

1、政治坚定,思想觉悟高,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品行端正,作风严谨,清正廉洁,团结同志,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2、具备较强的文字写作功底及良好的理解、沟通、表达能力;具有较高的摄影摄像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水平。

3、报名人员须为忻城县在编在职的全额事业编制人员,年龄在35周岁以下,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专业不限。

4、近两年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

三、遴选工作程序

1、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2020年1月10日。

2、报名地点

3、报名办法

填写《遴选专职时政记者报名表》,并提供本人著作的文字作品和摄影摄像作品各1件。

4、遴选办法

由遴选工作小组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择期进行考察。考察合格的拟遴选人员在遴选单位和现工作单位公示一周时间。公示无异议后,由县人社部门按照相关程序办理调动手续。

一、媒体行业的薪酬待遇

媒体单位性质多为三类事业单位或国企,以我所在的报社为例,一线城市省级媒体,创立已有数十年,性质为三类事业单位。社招极少,多是利用校招招收的核心采编人员,应届毕业生在刚进去第一年的,多根据各自学历水平定薪级,后面随着年限增长水涨船高。

这些属于幽哥说的体制内、半体制单位。主要特点有二:1.绝大部分体制内、半体制内单位的薪酬体系都是固定的,人力不会因为你谈价就给你涨薪,特别是校招进去的人;2.半体制内做派,基本薪酬跟年限、职称等硬性条件挂钩,同一单位内年纪越大拿得越多。

以我个人为例,在我刚进去时,每月工资只有4000元,满一年后定岗定级,申请绩效,月薪构成为基本工资3000元+绩效。我进报社的第三年开始,年薪稳定在25-30万元,公积金另算每月5000元左右,在同批校招人员里算是中等偏上一点点。

以上这个看起来低月薪但年收入不低的情况,和绝大多数半体制内单位类似,每月工资非大头,真正大头在年底绩效和奖金上,一笔便有数万元。另外,做记者经常有兼职外快,比如个别采访企业会有软文、内刊等需求,另算稿费。

说实话,进报社两年后拿到那么多工资我自己是完全没有想到的,因为当时周围环境都说纸媒不行了、媒体发不出工资,哪哪的报社关门了。我研究生毕业时是2016年,时值互联网企业风头无两,学校所在地又是以某大型互联网企业闻名的新一线城市。

当时不少同学第一志愿是去互联网企业或新媒体公司,对传统媒体嗤之以鼻,还劝我不要找传统媒体,说是赚不了钱又辛苦。结果等毕业后几年发现,同班同学中混传统媒体的同学工作既稳定,收入也不菲,反而混互联网企业的同学多有反复。想我当初选择媒体也并非想赚钱或求稳定,纯粹因为新闻理想和个人爱好,后面得到高薪纯属“瞎猫碰上死耗子”。

这里再推幽哥一句至理名言“淡化行业,侧重企业”,同样做媒体,某西部三线地市媒体和东部全国头部媒体的待遇自不可同日而语(非地图炮)。就我了解还有和我年岁相仿的同城同行,光月薪可以拿到3万左右,年底绩效可破10万,而这样的并非少数也绝非头部。

因此如果是毕业后有志于进入媒体行业的,建议要去就去一线城市的大媒体,级别也是越高越好,以央级媒体、省级媒体最佳,经济发达的地市媒体也还可以,最惨就是内地小城市小媒体,无市场化运作、无财政拨款,吃不饱干瞪眼。我当时找媒体工作时,第一志愿就是省级媒体,然后再是省会地市级媒体,先往高级别媒体冲刺。

并且,不同的媒体单位,会有名目繁多的各类合同,特别是比较出名的几个省级电视台,有集团聘、频道聘、栏目聘等等,待遇最好+身份最根正苗红的聘往往只能通过单位大型校园招聘进去,签的是集团/报社聘,这种可以解决一线城市户口、档案人事关系等等,进去就是国家干部身份,升迁也是最有利的,属于“嫡系部队”。最差就是栏目聘等等,可能只是项目团队和你签的合同,项目干完就再见。

以我所在的报社为例,分为报社聘、集团聘、子公司聘,校招进去的采编人员是待遇最好的,签报社聘。子公司也会和报社一起校招招录应届毕业生,但待遇极差,干几年也只有几千元一月。

二、记者的职业特点

1、非坐班,工作时间自由

我现在是在老家体制内上班,告别了记者职业最大的不适,就是朝九晚六……当时做记者时,无需到单位打卡,有需要采访的活才出门,其他时间就自己安排,不需坐班。像我还算比较勤劳“早起”的,每天早上9点起床,有些记者基本都是中午、下午才起床,下午、晚上的时间采访写稿。

当然也有不好的,就是时间界限不明,没有传统的周末或节假日的概念。忙的时候,可能连续几天不分昼夜都在干。我试过为了赶稿,写稿写到凌晨1、2点睁不开眼倒头就睡,凌晨4、5点闹铃闹醒爬起床继续码字赶工。也试过凌晨5、6点第一个到报社先赶当天上午要发的稿,然后早上8点坐采访车去几十公里外的地方采访,中午1点回报社继续赶稿到当晚11点,一天就要出6千多字的稿件等等。

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不确定性,不敢和朋友提前约饭,都是当天有空了,就赶紧约一顿,但也不排除中途被叫去跑突发或者编辑来电要求改稿等等。

2、孤军奋战,强调个人能力,弱化上下级

这点可以说是和一般工作的最大区别,记者自己就是一个团队,采访、写稿、维持人际关系等等,都是记者一个人完成,稿件的好坏优劣直接反映出了记者个人能力,没有两把刷子,容易被淘汰。

每年校招的记者,总有一部分人过不去这个个人能力的坎儿,选择离职,甚至有一年的校招,当年招的十几个人,没有一人留到最后。

我当时跑区委宣传部,需要给区委写3000字左右的宣传稿,对于我而言其实挺容易的,三下五除二写完给区委看了,区里的一把手对我稿子评价挺好。然而就在我之前的某任跑线记者,同样的题材磨蹭半天出不来稿子,最后在登报排版那晚才磨出来,交到区后,区那边对稿件质量非常不满意要求撤稿。该记者在此事之后没多久,便辞职离开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对个人能力的依赖,造成了记者这份职业并没有像多数职业那样有非常明确的上下级关系。不仅如此,以工作流程为例,记者自己去采访、写稿,写完稿发稿库,编辑取稿做版,最后登报,观之整个流程都和部门领导关系不大。部门领导最大的作用或许是在部门周会听 ……此处隐藏789个字……、体制内要懂得先发制人,站对队

要迅速站队,抱大腿,晚了没分,职场要主动出击,识别“贵人”。

在《城市家庭独生女的职场路(一)》中有写,经历了几千人报名的校招,我终于进了报社大门,然而该报社有一项传统的“轮岗制”,即使你报了记者岗位,最后也会根据轮岗表现(预计半年时间)进行调整,一半人做记者,一半人做编辑。

一直怀抱记者梦的我,意味着又要和同一批19人进行记者岗位的竞争,办公室首先将我分到了编辑岗位,轮岗2个月后方可轮记者岗位。19人中基本没有人愿意去做编辑,大家都想做记者冲锋一线,因此轮岗编辑时,不少人就摸鱼划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当时的我虽不愿做编辑,但还是兢兢业业,所以很快被当时编辑部门的领导看中,让我带两个实习生试点做个小专题,时值奥运会举办期间,每天扒拉中外网关于奥运的趣事,做个每日幽默合集。出来后反响效果都特别好,部门领导直言,只是让我试一试,没想到能做出来。

也因为这个轮岗时的小专题,我成功在报社一把手面前刷足存在感,一把手给我们部门开会时,直接把我点出,让我聊做专题的感想。编辑部门领导也有意要我,基本盘已定,我却更加恐慌,害怕无法实现记者梦。

在编辑部门轮岗时,我就已锚定想去记者部门的领导,某天恰巧在报社偶遇,我便毛遂自荐主动约工作午餐,在饭桌上直接表明自己的意向。有了之前刷小专题的良好印象,该领导欣然接受,并为我后面轮岗该部门打下了基础,后续也是该领导帮我和其他人斡旋,让部门王牌记者做我老师,好让我做出成绩。

与之对比的,是部分还懵圈的同批同事,在即将定岗时依然没有去心仪部门领导面前刷存在、表忠心,等定岗红头文件出来后才走动,却不知为时已晚。酒香也怕巷子深,刚毕业的人总有学生思维,自己埋头苦干希望领导抛来橄榄枝,却往往事与愿违。体制内不懂站队、抱大腿,谁会主动提携你呢?领导更看中是否是自己人,其次才是实干,如果两样兼有,方有主动权。

二、莫论吃亏,莫计较眼前分厘得失

话接前文,记者薪资待遇由“底薪+绩效”组成,发的稿件越多,绩效越高,刚进去的新记者,头半年只有最低绩效,定岗后半年内若新记者不申请绩效核定,则绩效为0,只能拿4000元的底薪。在同一批新人里,只有2、3个人一直未申请绩效,其中就有我。不申请绩效的原因很简单,怕分走带我的老记者绩效。

老记者也没白带我,快一年的时间,老记者将我榨得干干净净,只有2天是没有活的,我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写稿,没有任何周末节假日的概念。稿子类型也五花八门,有调查稿、软广稿、辣鸡稿等等,最怕是部门周会,开完会老记者接的一堆题都会扔到我头上完成。

有别的同事心疼我,好言劝说我赶紧申请绩效自立门户,我却觉得,老记者虽然利用我写稿,但在此过程中我也从新人小白逐渐学习必备的采访、写作技能,各取所需,穷,也只是一段时间。

风物长宜放眼量。


  

三、我为何抑郁了

在毕业工作前,我一直觉得抑郁症离我非常远,毕竟别人对我的评价都是外向、开朗、心大,直到工作恰巧一年后的某天夜里。

当时的我,又被带我的老师指派,坐1个半小时的地铁去郊区采访,出了地铁后,天色已暗,倾盆大雨混着寒气更让夜色浓稠,我登上摆渡车,摇摇晃晃驶向采访目的地——一个大型购物广场。

在采访途中,我便已暗叫不好,自己的负面情绪已经混乱得让我无力掌控,采访完我便慌张落跑,打了电话给父母,“我好像抑郁了,连一直最喜欢的逛街都不想逛,只想一个人呆在家里。”

那天只是导火索,在此之前我便试过莫名流泪,羡慕路边猫狗不用工作。其实我这种充其量只能算是抑郁情绪,即在一段时间内感受到快感缺失,情绪低落,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心里像是有个大空洞,怎么都填不满,负面情绪太多太杂,让人沉沦其中。

后面就是去医院、逼自己见朋友、去单位请长假回家。部门领导、稿王同事等也和我谈话,认为我没有自己的生活,只有工作,把弹簧拉太紧,很容易断。

我也对自己的抑郁情绪进行复盘,发现自己过去一年时间,天天持续干活,并且处于高压状态,由于刚毕业,自身采编能力和报社要求还有距离,往往要付出120分的努力才能达到老记者70分的水平。

说个当记者的小细节,去报社后的第一年除夕,全家人在厅里看春晚,我一个人窝在书房梆梆打字写稿,其间穿插了我外公三番五次来书房,劝我别写了,“怎么年三十还要工作呢?”幸好我爸妈理解帮我打了圆场。除夕当晚写完稿后,年初二又马不停蹄一个人从家乡坐高铁回单位,因年初三安排了值班。

出了地铁惊讶发现,原来车水马龙的大城市空荡荡的,街上的行人好似凭空消失,原来人声鼎沸的美食街里只有一家小店还强撑营业,可售食品也少得可怜,只有一碗小米粥。

当晚我吃下小米粥后,急性肠胃炎发作,凌晨去社区医院挂急诊打点滴。急诊室里,又是只有我一个人,连收费员、护士都拉了帘子在睡觉,我无法,只得按呼唤铃扰人清梦,他们看向我时无一例外睡眼朦胧。

除此以外还有理想主义的破灭,记者只是一份工作,太多的理想主义它承受不了也实现不了,换来的只有幻灭以及无力感。

当时的我要跑老记者不愿意干的爆料、突发等脏活累活,有收到读者爆料维权,表示遭遇莆田系医院被坑钱并耽误治疗,但因个人能力不足外加舆论环境管制,最后不了了之无法成稿刊出。我受不了患者的殷切期盼,当晚做了个梦,梦见路有冻死骨,我却无能为力,醒来后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让人怅惘。

在我之后,一批进去的小伙伴开始逐个抑郁(真是毫不夸张),大部分情况和我相似,工作压力大、强度大,对专业技能要求极高,有之前摸鱼的小伙伴后因稿件总写不出而遭冷板凳等等,也有和我一样怀揣新闻理想却被现实泼冷水受不了反差。

把此段经历写出,也是想提前给各位欲投奔媒体的小伙伴们敲个警钟,抑郁不远,遇到了也并不稀奇。

  编制内记者轻松吗2

去年上岸包邮区县级市电视台,离自家90公里异地。(浙江省已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已改为传媒集团但是新进的还是事业编制)

进来以后,发现单位人真的挺多的`(原先报社、新闻中心、电视台三家合并到了一起)有150多人,而且年轻人也很多。进来工作了半年,说实话氛围还是很不错的,工作也还算轻松,因为是记者还是很自由的,一般就是半天采访半天写稿,写稿快的话半小时完工,接下来就是可以自由安排了。其他待遇这些马马虎虎,一年全包大约15。


  

和同事熟悉后,发现单位里特别是记者行业流动还是很大的。蛮多掉走,考走,一个科室22人今年考走调动的就有5个。许多人都说这单位没前途,而且合并后各种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所以像问下坛里的前辈,新闻单位事业编以后的发展如何?可以一起做做交流。

另外,跨地级市调动的难度大不大?我在工作地有不错的关系,但是老家那里认识的领导级别不够。

《编制内记者轻松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