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遗留下来的产物,是古代人观察天体运行判断季节变化的依据,也是中华文明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下面一起来看看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1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计算时令变化的,一种十分独特的历法。二十四节气是按照春夏秋冬,寒暑易季的气候,把每年进行等分,每个节气15天左右。告诉人们以岁时顺序,教民耕作,不误农时。
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和含义如下:
1、立春:是春季开始的节气,表示严冬已经过去,气温开始回升。
2、雨水: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冰消雪化,气温回升,湿度增大,雨水渐多。
3、惊蛰:蛰,藏的意思。动物入土冬眠叫入蛰,至第二年春雨后爬出,古时以为是被雷声震动,故叫惊蛰。这时天气转暖,我国大部分地进入春耕季节。华中农说:“过了惊节,春耕不停歇”
4、春:春分恰是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昼夜各半的一天。这一天全国各地的'昼夜几乎都是一样长。天文学上划定春分为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清明:清明时节天气渐暖,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均匀气温上升到10度以上,长江流域气温更高。北方草木发芽返青,南方大地已披上绿装。我国农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个气开始的一天是清明节,有踏青扫墓的习俗。
6、谷雨:谷雨时气温、地温都已稳定升高,雨水增多,有利于五谷生长,故有“雨生百谷"说。
7、立夏:表示春去夏来,行将进入火势的夏天。此时万物生长愈加旺盛,欣欣向荣。田间治理日益繁忙。农谚曰日:“立夏三朝遍地锄”。
8、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9、芒种:指有芒的麦类和蚕豌豆等夏收作物,在这个节气里即将成熟,也到了采收留种时。我国南方也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10、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最短,又叫日北至日,即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天。天文学上划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11、小暑:这时正值“三伏的初伏”,气候炎热、蒸闷。在农业生产上,多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治理。
12、大暑:时正值“中伏",国大部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炎时期。
13、立秋:我国惯作秋季开始,预示着天气转凉,植物结子,秋收季节即将来临。但立秋后暑气并未散尽,还有气温较热的秋老虎”在后头。
14、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这时而止矣。"此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15、白露:气转凉,昼温差大,地汽上容草木结成色露珠,故得名白露。
16、秋分:秋分与春分这一天一样,太阳又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秋分这天处于整个秋天的中间,可以说是名副实的秋天。
17、寒露:气温续下降,天气明显转凉,早晨和夜间地冷露凝。我国的大部地开始进行秋收秋种。
18、霜降:《月令七十二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表示泛博中原地区开始有霜。
19、立冬:为冬季开始的节气,这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20、小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十月中,雨下而为冷气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黄流域般开始下雪。
21、大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大者盛也,这时而雪盛矣。"此时的气较前更冷,降雪的次数量也将增多22、冬至:与夏相反,北半球冬时白昼最短,日照物影最长,黑夜最长。冬昼就天地长了。北方民间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说法。
23、小寒:是一年中温度已到严冬节气,这时正值"三九"前后,我国大部地区天寒地冻,进入严冬时期。
24、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期,相对于小寒来说,标志着严寒的持续和加剧。《三礼义宗》日:“冷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2
1、来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
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2、意义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二十四节气较准确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
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3
二十四节气特点和风俗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时间计算方式,它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确定的。每个节气都代表着一种自然现象的变化,这些节气在中国历法中被用来确定农历和节日,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天文、气象、医学、文化等领域。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大约在春秋时期形成,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
1. 立春:每年的2月3日或4日,立春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农历年的开始,意味着春天的到来。在这一天,人们会吃春饼、春卷等春节食品,还会祭祀祖先,祈求平安和丰收,同时也要做好春耕准备工作。
2. 雨水: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气温逐渐回升,也是春季雨水开始增多的时候。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祀雨神,祈求雨水能够及时降临,为农作物带来丰收。
3.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春雷开始震动,蛰虫开始苏醒。人们在这一天会吃春笋、春藕等食品,同时也要做好春季的种植工作。
4.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是昼夜平分的时候。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祖先,还会吃春色满园饼等食品。
5.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是传统的祭祖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烧纸、祭祖、祈福、踏青等活动,还会吃清明粥、青团等食品。
6. 谷雨:每年的4月19日或20日,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祀土地神、谷神等,祈求丰收,同时也要吃谷花饼、糯米饭等食品。
7. 立夏:每年的'5月4日或5日,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的开始。在这一天,人们会吃香菇、鸭蛋、龙虾等食品,还会祭祀祖先,祈求平安和健康,同时也要做好夏季的农耕工作。
8. 小满:每年的5月20日或21日,是麦类作物进入灌浆期的时候。在这一天,人们会吃新麦、青豆等食品,还会进行农业活动。天气逐渐炎热,农作物开始茁壮成长。
9.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是夏季麦类作物成熟的时候。在这一天,人们会吃毛豆、荔枝等食品,还会进行田间劳动。
10.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祀太阳神、祖先等,还会吃饺子、鸡蛋等食品。
11. 小暑:每年的7月6日或7日,是夏季气温开始升高的时候。在这一天,人们会吃凉粉、西瓜等食品,同时也要做好防暑降温的措施。
12.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是夏季气温最高的时候。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绿豆汤、凉粉等清凉食品,进行防暑降温。
13.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是秋季的开始。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瓜子、葡萄等秋季食品,还会祭祀祖先,祈求平安和健康,同时也要做好秋季的种植工作。
14. 处暑:每年的8月22日或23日,天气开始转凉,热浪逐渐消散。人们在这一天要吃桂花糕、梨子等食品,同时也要做好防秋燥的措施。
15.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人们在这一天要吃葡萄、柿子等食品,同时也要做好秋季的收获工作。
16. 秋分: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秋分时昼夜平分,气温逐渐下降。人们在这一天要祭祖、扫墓、赏菊等。
17.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天气开始寒冷,露水逐渐凝结。人们在这一天要吃柿子、板栗等食品,同时也要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
18.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人们在这一天要吃柿饼、糯米饭等食品,同时也要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
19.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冬季的开始。人们在这一天要吃麻花、花生等食品,同时也要做好冬季的农耕工作。
20.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天气开始寒冷,雪花逐渐飘落。人们在这一天要吃羊肉、酸菜等食品,同时也要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
21.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人们在这一天要吃酸枣汤、糯米饭等食品,同时也要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
22. 冬至: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白天最短的时刻。人们在这一天要吃饺子、汤圆等食品,同时也要祭祀祖先。
23.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天气开始寒冷,寒冷程度逐渐加深。人们在这一天要吃糖葫芦、豆腐脑等食品,同时也要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
24.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人们在这一天要吃汤圆、糖瓜等食品,同时也要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